释义 |
哀毁骨立 āi huǐ gǔ lì 一般成语 基本辨析辨析谜语歇后语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近义反义例句 be emaciated with grief at the loss of one's father or mother繁体哀毀骨立近义无肠可断;哀毁瘠立反义笑逐颜开;哀而不伤正音“骨”,不能读作“gú”。 辨形“立”,不能写作“厉”。正音“骨”,不能读作“gú”。 辨形“立”,不能写作“厉”。谜语最孝的守灵人 歇后语王戎守灵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峤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峤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亲。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鸡了。。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中性词。《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解释: 哀毁:因过度悲哀而毁伤了身体。骨立:身体瘦弱得只靠骨架子支撑着。《后汉书·韦彪传》:“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唐·刘肃《大唐新语·孝行》:“张志宽为布衣,居河东,隋末丧父,哀毁骨立,为州国所称。” 明·香婴居士《麹头陀传》七:“母舅欲与议婚,修元再三推阻,父母重丧,哀毁骨立,安忍留心。” 唐·张𬸦《朝野佥载》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明·杨守勤《繁昌令回山向公暨配戎孺人合葬墓志铭》:“辛未,遭先公丧,哀毁瘠立,三年守礼若一日。”近义词 无肠可断 反义词 哀而不伤笑逐颜开 事实上哀毁骨立,人们知道有些蛇可以不用进食长达两年。 In fact, some snakes have been known too without eating for as long as two years.88o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