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黄茅白苇 huáng máo bái wěi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繁体黄茅白葦变体黃茅白葦夫了翁,百世师也;下视时辈,如黄茅白苇耳。 ★宋·张元干《宣政间名贤题跋》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中性词。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解释: 黄色的茅草和白色的芦苇。宋·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解释: 意思是肥美的土地所生的东西多种多样,而贫瘠的盐碱地所生长的全是黄茅和白苇。后用“黄茅白苇”比喻单调平庸的人或事物。宋·张元干《宣政间名贤题跋·邓肃跋》:“夫了翁,百世师也;下视时辈,如黄茅白苇耳。”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 柳弃疾《胡寄尘诗序》:“后生小子,目不见先正之典型,耳不闻大雅之绪论,氓之蚩蚩,惟扪盘逐臭者是听;而黄茅白苇之诗派,遂遍天下矣。” 宋·张纲《代侄合谢解启》:“毛锥铁砚,念顽姿尚足以磨新;白苇黄茅,故荒学益加于鉏旧。” 清·贺裳《鹤溪烟叟集序》:“笑延之纂组列绣,徒事雕虫;鄙介甫白苇黄茅,遂成学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