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鹿死不择音 lù sǐ bù zé yīn 基本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A dying deer will not choose the shade to shelter under.指庇荫的地方。音,通“荫”。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处所。亦比喻情况危急,无法慎重考虑。繁体鹿死不擇音近义鹿死不择荫变体擇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规传》:“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春秋时期,晋灵公想当霸主,在扈地会合诸侯,他不愿与小国郑穆公见面。为缓和矛盾,郑国执政大夫子家给晋国执政大夫赵盾写信,信中表示国与国之间得以礼相待,靠德服人,不然就会出现“鹿死不择音”,完全没必要铤而走险去打仗。复句式:作宾语;比喻只求安身,不择地方;中性词。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解释: 音:通“荫”。比喻在情况紧急的时候,来不及考虑应对是否妥当。《左传·文公十七年》:“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后汉书·皇甫规传》:“臣虽污秽,廉絜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元·黄玠《石塘观鱼似谢伯昭伯礼》诗:“鳞鬐见蹙迫,首尾相藉枕。猿穷不择木,鹿死不择音。” 明·叶向高《乞休第五十八疏》:“臣此疏语言急促,无所避忌,自知非宜。鹿死不择音,统望圣慈怜察,不胜惶汗激切之至。” 明·袁宏道《乞改稿三》:“职之重命,必且重于官,鹿死不择荫,微臣有褫,无以加焉,在台台必有大不忍者。” 《庄子·人间世》:“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于是并生心厉。” 明·叶向高《乞休第四十一疏》:“语云:‘兽死不择音。’臣将死之人,故其言迫切如此。伏望皇上大发慈悲,哀怜矜察,速将阁臣推补,救臣须臾之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