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食无求饱 shí wú qiú bǎo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be half fed繁体食無裘飽近义食不求饱;食不念饱老舍《特大的新年》:“可是初二祭财神,您还能讲君子食无求饱?”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经常是三月不知肉味,为此不得不用“君子食无求饱”来教育弟子跟他过苦行僧的生活。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中性词。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解释: 无:通“毋”,不要。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有节制,生活要求不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宋·黄庭坚《士大夫食时五观》:“治心养性,先防三过: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而不知食之所从来则痴。君子食无求饱,离此过也。” 《汉书·盖宽饶传》:“宽饶居不求安,食不求饱,进有忧国之心,退有死节之义。” 《南史·庾承先传》:“先师平素食不求饱,衣不求轻,凡有赠遗,皆无所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