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銅元 tóng yuán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圆形。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中间无孔﹐故俗亦称铜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广东开始铸造。正面有光绪元宝四字﹐背面有蟠龙纹。每枚重库平二钱﹐当制钱十文﹐每百枚换银元一元。除当十铜元外﹐还有一文、二文、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俗称单铜板﹔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俗称双铜板。宣统年间公元1909年-1911年﹐铜元正面改铸大清铜币四字。在北洋军阀时期﹐铜元的种类很多﹐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后因各省滥发结果﹐铜元贬值﹐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其兑换行市在上海称衣牌。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有一分、半分两种﹐旧铜元多被销熔。铜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