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轻身重义 qīng shēn zhòng yì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不在乎生死而重视正义公理。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抱朴子.内篇.明本》汉.申屠蟠〈奏记外黄令梁配〉:「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张胆增气,轻身重义。」也作「轻生重义」。繁体輕身重義近义轻生重义纬武经文轻身重义,社稷是所不图也,天位非所倾望也。 ★唐·释道宣《广弘明集》卷二十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中性词。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解释: 轻:轻视。义:道义。指轻视自己的生命而重视道义。《后汉纪·灵帝纪》:“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张胆增气,轻身重义,攘臂高谈,称羡其美。” 明·赵南星《覆蔡副使乞休疏》:“当虏贼跳梁之秋,特起于家,遂能驰至行间,誓心报国,可谓轻身重义者矣。” 《晋书·周访传》:“周子隐以跅弛之材,负不羁之行……轻生重义,徇国亡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隋书·杨义臣传》:“及北夷内侵,横戈制敌,轻生重义,马革言旋。” 清·陈鼎《留溪外传·陈烈女传》:“外史氏曰:‘烈女轻生重义,不辱父母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