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贻厥孙谋 yí jué sūn móu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To leave plans for descendant繁体貽厥孫謀近义诒厥孙谋;诒厥之谋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长远安排;含褒义。《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解释: 贻:也作“诒”,留传。厥:其。《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汉·郑玄笺:“诒,犹传也。孙,顺也……故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其敬事之子孙。” 解释: 本指周武王留下顺应历史的谋略,来安定保护他的子孙。后用“贻厥孙谋”指为子孙的未来做好安排。《晋书·何曾传》:“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兆也。” 唐·李翰《凤阁王侍郎传论赞序》:“有忠孝之道焉,有礼义之规焉……固可以诒厥孙谋,播乎长世者也。” 宋·林之奇《德寿宫贺正表》:“圣学日跻,聪明时乂。绳其祖武,茂延七庙之休;贻厥孙谋,翼燕万年之业。” 元·杨梓《豫让吞炭》一折:“我立下些基业,贻厥孙谋也。” 《晋书·愍怀太子传》:“武皇钟爱,既深贻厥之谋;天下归心,颇有后来之望。”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握兵柄主国论议者,又多宦人,略不知前朝区处用心,贻厥之谋,但茫然失措,束手待毙。” 《尚书·五子之歌》:“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天下新定,开太平之运,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庙廊,固非创业规模,贻厥子孙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