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诛锄异己 zhū chú yì jǐ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wipe out or get ride of dissenters繁体誅鋤異己近义党同伐异而镇压人民的反对,竟不惜采用最卑劣无耻的手段来诛锄异己。郭沫若《悼闻一多》动宾式:作谓语;状语;指人专制;含贬义。《梁书·止足·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解释: 诛锄:铲除。异己:在立场;政见或重大问题上与自己有严重分歧甚至敌对的人。清除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梁书·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宋·司马光《稽古录》卷一三:“遭爽;晏忌疾,乘间而发,专制朝柄,诛锄异己,平昔之美,扫地尽矣。” 清·汪琬《远志之苗序》:“而魏忠贤始乘其隙,窃弄人主之威福,以号召同党,诛锄异己。” 柳弃疾《〈南社丛选〉序》:“其后贼凯盗国,诛锄异己。” 明·王祎《大事记续编》卷六:“后世易代,往往皆师莽之所为。莽诛除异己者,曹操杀孔融,司马氏杀夏侯玄;嵇康,刘裕杀谢混;刘藩,至白马而其祸极矣。” 清·随缘下士《林兰香》五九回:“内里曹吉祥带领心腹,秘密分付,曹钦兵马一到,一面诛除异己,一面逼迫让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