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色若死灰 sè ruò sǐ huī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be deathly pale due to fright面目惨白。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近义色如死灰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正襟危坐,色若死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脸色惨白难看;含贬义。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解释: 色:脸色。死灰:熄灭的火灰。形容脸色惨白,失去常态。《庄子·盗跖》:“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 宋·何薳《春渚纪闻·霍端友明年状元》:“既而二人俱中礼部选,御试唱第之次,李端行志锐意望魁甲,即前立以俟胪传,忽闻唱‘霍端友’,而色若死灰矣。” 清·魏裔介《章邑侯吁灾录序》:“城以内沉灶产蛙,士民登陴而望,色若死灰。” 《史记·滑稽列传》:“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保母忽惊叫仆地,色如死灰。” 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折狱》:“因问:‘某亦来否?’同声以对,果在众中,则其内兄也。视其色如死灰,众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