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知微知彰 zhī wēi zhī zhāng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着现象。能洞悉事物萌发之初的征兆,并能预知其后来发展的显著结果。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易经.系辞下》南朝梁.元帝〈法宝联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貔如虎。」也作「知章知微」、「知微知章」。近义知微知章;知章知微南朝·梁·梁元帝《法宝联壁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狴如虎。”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中性词。《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南朝·梁元帝《法宝朕璧序》:“相兼二八,知微知彰;将称四七,如貔如虎。”解释: 微:隐微。彰:显著。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发展起来后的显著特征。形容了解事物发展的始末。《周易·系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唐·李邕《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播清政以主郡,议古式以任人,知微知彰,有礼有乐。” 宋·王安石《致一论》:“事业备而神有未穷者,则又当学以穷神焉,能穷神则知微知彰,知柔知刚。” 明·李梦阳《三仁赞·箕子》:“于维哲人,知微知彰。譬如滔天,涓涓是防。”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征》:“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唐·康子玉《神蓍赋》:“佐尔筮之贞吉,观我生之进退,知微知章而可期,何思何虑而或昧。” 晋·潘岳《杨仲武诔》:“笃生吾子,诞茂淑姿。克岐克嶷,知章知微。钩深探赜,味道研几。” 南朝宋·谢惠连《祭禹庙文》:“咨圣继天,载诞英徽,克明克哲,知章知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