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狂瞽之言 kuáng gǔ zhī yán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近义狂瞽之说况兑运一事,所系非浅,是以少效狂瞽之言。 ★明·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偏正式:作宾语;用于自谦;含贬义。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解释: 瞽:盲人。指狂妄无知者的言论。常用作谦辞。《后汉书·戴凭传》:“臣无謇谔之节,而有狂瞽之言。” 《魏书·李彪传》:“臣属生有道,遇无讳之朝,敢修往式,窃揆时宜,谨冒死上封事七条。狂瞽之言,伏待刑戮。” 宋·程俱《绍兴元年三月四日上殿札子》:“臣愿陛下采狂瞽之言,下丁宁之诏。” 明·吴麟徵《再奏机宜疏》:“狂瞽之言,不识忌讳,伏惟圣明采择施行。” 清·孔尚任《答朱天绮》:“大著熟读日久,自当出狂瞽之言以相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