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汪洋恣肆 wāng yáng zī sì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形容文章、人物氣度或氣勢宏大磅礴。近义汪洋闳肆;汪洋大自恣他激动地铺开稿纸,提笔写下了小说的题目,便汪洋恣肆地写起来。 ★刘绍棠《春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中性词。唐·柳宗元《直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明·归有光《与潘子实书》:“听其言汪洋恣肆,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解释: 汪洋:深广的样子。恣肆:豪放无拘束。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磅礴,潇洒自如。明·归有光《与潘子实书》:“夫经非一世之书,亦非一人之见所能定,而学者固守沉溺而不化,甚者又好高自大,听其言汪洋恣肆,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 清·陈廷敬《毕亮四论订历科经义序》:“其议论磅礴澶漫,汪洋恣肆,旁绍曲摭,横贯劲出。” 刘斯奋《白门柳》一部三章:“即便是欧曾之笔墨,也全仗一点真情,喷薄而出,所以波澜开合,汪洋恣肆。” 唐·柳宗元《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柳浑年七十四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明·唐元竑《杜诗攟》卷一:“此数诗中危苦入情处,颇类沈千运,但千运孤洁削薄,公汪洋自恣,家数不同耳。” 清·魏裔介《孟子论》:“愚谓庄子幸而不遇孟子耳,彼虽剽剥儒墨,汪洋自恣,然以孟子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固非诡遇之师所能与之角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