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此中三昧 cǐ zhōng sān mèi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梁遇春《Giles Lytton Strachy》:“斯特刺奇是沉溺于法国作家的英国人,所以很得了此中三昧。”偏正式:作宾语;指这其中的奥妙;中性词。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解释: 三昧:梵语音译,意为“定”,即排除杂念,心神专注,进入悟境。借指妙义;诀窍。这里面的诀窍或奥妙。清·李汝珍《镜花缘》一九回:“好在九公已得此中三昧,何不略将大概指教?” 梁遇春《斯特剌奇传》:“英国文学家常具有诙谐的天才,法国文学家却是以讥讽见长……斯特剌奇是沉溺于法国作家的英国人,所以很得了此中三昧,笔尖儿刚刚触到纸面也似地悄悄写去,读起来禁不住轻松地微笑一声,同时却感到隐隐约约有许多意思在我们心头浮动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