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正心诚意 zhèng xīn chéng yì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儒家提倡的一種內心道德修養。謂使心術正,意念誠。語出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指端正心術,真誠己意,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種內在修養方式。久視長生,登仙大道,思量無甚神通。正心誠意,儒釋道俱同。《宋.夏元鼎〈滿庭芳.久視長生〉詞》 則進正心誠意之說、親君子遠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納焉。《元史.卷一八七.烏古孫良楨傳》繁体正心誠意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清·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心术端正;含褒义。《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宋·朱熹《壬午应诏封事》:“盖致知格物者,尧舜所谓精一也;正心诚意者,尧舜所谓执中也。” 《明史·吴伯宗传》:“除国子助教,命进讲东宫,首陈正心诚意之说。” 清·李渔《十二楼·生我楼》一回:“把正心诚意的工夫反认做穿眼凿眉的学问了,如何使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