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欺天罔地 qī tiān wǎng dì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be deceitful in the extreme欺骗天地神明。形容欺诈的手段非常高。近义欺天诳地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极端欺诈;含贬义。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解释: 欺:欺骗。罔:蒙蔽。欺骗天地。极言人胆大妄为,逆天悖理。五代·何光远《鉴诫录·判木夹》:“苻以六十万精兵摧于东晋,谢玄以八千之卒败于寿春,岂不为欺天罔地所致者也。” 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三:“乃欲以一二奸人之言,欺天罔地,成其私意,今日之败,必至之理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五回:“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元·无名氏《看钱奴》一折:“尊神,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儿不能勾发迹的。” 张平《抉择》二〇:“粉饰太平的是他们,暴殄天物的是他们,欺天诳地的是他们,祸国殃民的也是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