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望风而靡 wàng fēng ér mí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scatter at the mere sight of the oncoming force繁体朢風而靡近义望风披靡反义所向无敌将士望风而靡,三四十万军马不剩得一二。 ★明·邵璨《香囊记·败兀》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堪一击;含贬义。《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解释: 风:风头,气势。靡:披靡,倒下。看见对方的威势就顺服。形容十分畏惧的样子。《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解释: 也指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佩敬重的样子。唐·陈子昂《堂弟孜墓志铭》:“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清·陆陇其《与曾叔祖蒿庵翁》:“此孟子所以必欲置之庄岳,然庄岳势不易得,惟恃一齐人之辞严义正,能使众咻辟易,望风而靡,则潇湘云梦尽成庄岳矣。”解释: 也指一看见敌人的气势就溃散逃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回:“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四五回:“今我军由湖北至此,沿途太平兵马皆望风而靡,其中过于易胜,恐有奸计,不可不防。”【注意】靡,不读mí。——来自《新华成语大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