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朝不及夕 zhāo bù jí xī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謂早晨不能顧及晩上。極言處境危急。形容生活極其窮困。敝邑之急,朝不及夕。⎣敝邑之急,朝不及夕。⎝《左傳.襄公十六年》 敵在門庭,朝不及夕,有深宮養優之心,安得有前席借箸之事,則蒙蔽何可滋也。《清史稿.卷五○○.遺逸傳一.莊元辰傳》近义朝不保夕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一回:“虽遇着几多施主,究竟仰食他人,朝不及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极端贫困;含贬义。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解释: 早上顾不到晚上。形容情况危急。《左传·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晋书·苻坚载记下》:“今祸难如此,京师阻隔,吉凶莫审,密迩寇雠,三军罄绝,倾危之甚,朝不及夕。” 金·元好问《归德府总管范阳张公先德碑》:“壬辰之围,外援阻绝,危急存亡,朝不及夕。” 徐枕亚《玉梨魂》二九章:“而病躯萎损,朝不及夕,此愿殆不能遂。”解释: 也形容生活非常贫困。《国语·楚语下》:“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 宋·陆游《长饥》诗:“朝不及夕未妨乐,死何如生行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