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是非之心 shì fēi zhī xīn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one's conscience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清·朱彝尊《跋王氏诗疑》:“世之儒者,以其渊源出于朱子,而不敢议,则亦无是非之心者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中性词。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解释: 指能够分辨正确与错误的思想和愿望。《孟子·公孙丑上》:“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宋·朱熹《答朱飞卿》:“夫是非之心,智也,岂三子能充其恻隐;羞恶;辞让之心,而独于其是非之心不能充之乎?” 《明史·魏骥传》:“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 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二章:“道周今日犯颜直谏,是出自一片是非之心,如鲠在喉,不得不吐,丝毫无结党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