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拔山扛鼎 bá shān gāng dǐng 常用成语 基本辨析辨析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近义反义 great in strength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繁体拔山摃鼎近义拔山盖世;拔山举鼎反义软弱无力正音“扛”,不能读作“gàng”。 辨形“鼎”,不能写作“顶”。正音“扛”,不能读作“gàng”。 辨形“鼎”,不能写作“顶”。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宋 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乌江边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中性词。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解释: 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来烹煮的器皿,三足或四足两耳,释义多为青铜制成。《史记·项羽本纪》:“项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蒙轮挟辀之士,壮气凌空;拔山扛鼎之夫,雄心贯日。” 宋·苏颂《和诸君观画鬼拔河》诗:“拔山扛鼎乌足矜,引绳排根非胜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七二回:“话说伍员字子胥……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 元·宫大用《七里滩》三折:“一个楚霸王拔山举鼎,乌江岸剑抹了咽颈。” 清·李渔《无声戏》八回:“要你死就死,要你活就活,任有拔山举鼎之力,不到乌江,他决不肯放你。” 元·金仁杰《追韩信》三折:“恁时节喑呜叱咤难开口,便举鼎拔山怎脱身。”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九〇回:“大人有举鼎拔山之力,毒蟒大王非大人不能除,毒蟒一除,逆侄不足平矣。”【注意】扛,不读káng。——来自《新华成语大词典》 反义词 举鼎绝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