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常用成语 基本辨析辨析谜语歇后语其它语言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近义反义 do something to make the situation even worse繁体抱薪捄火近义火上浇油;饮鸩止渴反义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正音“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薪”,不能写作“新”。正音“薪”,不能读作“chái”。 辨形“薪”,不能写作“新”。谜语最可怕的救火俄文носить дровá на пожáр上个月他因旷课,考试没有及格,你不帮他补课,还约他跳舞,这不是抱薪救火吗? 他们俩吵架,你不劝,反而也加进去,你简直是抱薪救火?战国末期,秦国向魏国接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魏国无力抵抗,大片土地都被秦军占领了。到公元前273年,秦国又一次向魏国出兵,势头空前猛烈。 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向秦王求和。 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忙上前对魏王说:“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卖国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把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虽然暂时满足了秦王的野心,但秦国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只要魏国的土地没割完,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 说到这里,苏代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是因为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 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太平,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中性词。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火不灭。”解释: 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采取不正确的方法去消除祸患,反而会加快祸患的蔓延。《战国策·魏策三》:“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 《汉书·董仲舒传》:“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如以汤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 宋·陆九渊《与赵然道》:“立言制行之间,抱薪救火;扬汤止沸者多矣。当今之世,谁实为有志之士也,求真实学者于斯世,亦诚难哉。”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攻阵》:“身有热者,宜六一顺气汤,医家有不识此证者,便呼为漏底伤寒,即用热药止之者,是犹抱薪救火也,误人多矣。”【注意】含贬义。——来自《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近义词 帮倒忙饮鸩止渴事与愿违火上浇油扬汤止沸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反义词 雪中送炭根除祸患釜底抽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