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投杼之疑 tóu zhù zhī yí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when slanderers are many, a lie will become believable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近义投杼之惑《周书·唐谨传》:“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偏正式:作宾语;指谣言;中性词。《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解释: 投:扔。杼:古代织布用的梭子。《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之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周书·唐瑾传》:“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于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 宋·李之仪《与王乐道工部》:“久之,闻伦类中有所同异,以至动握翻覆,卒至投杼之疑。” 《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