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心无挂碍 xīn wú guài ài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挂碍:牵挂。原为佛教用语,指内心没有任何牵挂。繁体心無掛礙近义无忧无虑反义顾虑重重梁实秋《快乐》:“可是修行到心无挂碍,却不是容易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中性词。唐·玄奘《般若波罗多心经》:“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离颠倒梦想。”解释: 挂碍:牵挂,牵掣。心中没有牵挂。形容人一身轻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禅师不见不闻,未必心无挂碍。” 清·余达《青楼梦》六二回:“话说拜林自从慕道以来,得遇异人传授道术,居然超尘绝俗,心无挂碍,任意遨游,一无羁绊。” 元·贯石屏《青歌儿》曲:“剩水残山向那答?心无牵挂,树林之下,椰瓢高挂。” 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五:“听见楼上麻将声,他明白又在打牌了,心里不禁想:这个小妹呀!真是一个心无牵挂的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