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干云蔽日 gān yún bì rì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Tall tress cover the sun繁体干雲蔽日近义蔽日干云《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干云蔽日,今官家纳凉无可御者。”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树木高大;中性词。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解释: 干:触及。高及云际,遮天蔽日。形容树木高大繁密或建筑物高耸云霄。《后汉书·丁鸿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明·何景明《苦热行简问陶良伯》:“上有万竿修竹林,干云蔽日森炎夏。” 清·张尔岐《安寓诗草合选序》:“彼夫豫章之干,干云蔽日,荫被数亩,抡而为材,则舟车胜之。” 朱相达《珠江奏鸣曲》:“云娇睁眼一看,自己已到凡间,坐在一块巨石上,四周树木葱郁,干云蔽日……”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〇:“从此西南入大荒野,深林巨木,干霄蔽日。” 清·魏秀仁《花月痕》二二回:“而且天之生才,亦厄于数,有生在千人共睹的地方,雨露培成之后,干霄蔽日,便辇去为梁为栋,此是顺的。” 明·王世贞《徐大光禄奉使江西淮邸见顾赠之再得四绝句》之三:“豫章何限豫章材,蔽日干云夹道开。” 清·孙宝瑄《忘山庐日记·戊申十月》:“自其侧门入,历阶曲折而上,所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碧梧翠柏,蔽日干云。” 宋·葛胜仲《咏槐》:“蔽日干霄过百围,龙蛇夭矫半天垂。” 清·潘耒《游庐山记》:“幸有古松二十余株,云是六朝物。龙鳞雪干,蔽日干霄,是庐山松之最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