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尊王攘夷 zūn wáng rǎng yí 基本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honour the king and drive off the barbarians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中性词。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解释: 王:王室。攘:排斥。夷: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宋·朱熹集注:“二公皆诸侯盟主,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意思是晋文公;齐桓公为争取诸侯的霸主地位,都打出“尊王室”;“攘夷狄”的旗号。 明·倪元璐《吴来之进士近艺序》:“出而为其尊王攘夷,入而为其山高乘马,则是二子亦非至专狡狯秘戏营不急也。”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诺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二章:“至于东虏为患,臣平日既忧且愤,独恨杨嗣昌只知与东虏暗中议款,全忘《公羊》‘尊王攘夷’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