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kǒng xí bù nuǎn,mò tū bù qián 基本出处详细解释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文子·自然》:“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解释: 孔:孔子。席:坐席。墨:墨子。突:烟囱。黔:黑色。孔子;墨子忙于四处奔走推行其道,每到一处,坐席还未坐热,烟囱还未烧黑,就又赶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务,四处奔走,无暇休息。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元·郝经《送张汉臣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而怀土者,小人之事也。” 明·朱同《达李同知书》:“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怀土求安,圣有明戒。” 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而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鹑居𪆪食者何汲汲,孔席墨突者何遑遑。故臣之忧也,尽此而已矣。” 明·卓发之《与薛岁星书》:“弟生平播迁,过于孔席墨突,以此拙稿散佚殆尽。”席不暇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