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天怒人怨 tiān nù rén yuàn 常用成语 基本辨析辨析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近义反义例句 the wrath of God and the anger of menwidespread indignation and discontent近义怨声载道;天怒民怨反义歌功颂德正音“怨”,不能读作“yuān”。 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辨析天怒人怨与“怨声载道”区别在于:①天怒人怨重在“怒”和“怨”;强调极大的愤怒和怨恨;而“怨声载道”只强调“怨”;这种怨恨的空间很广。②天怒人怨语气重;程度深;而“怨声载道”语气较轻;程度较浅。正音“怨”,不能读作“yuān”。 辨形“怨”,不能写作“冤”。 辨析天怒人怨与“怨声载道”区别在于:①天怒人怨重在“怒”和“怨”;强调极大的愤怒和怨恨;而“怨声载道”只强调“怨”;这种怨恨的空间很广。②天怒人怨语气重;程度深;而“怨声载道”语气较轻;程度较浅。这些铁道上的匪霸,抢劫杀人,早已天怒人怨,不杀不足以平民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引起公愤;含贬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解释: 上天愤怒,百姓怨恨。形容为害深重,作恶多端,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愤怒。唐·林慎思《伸蒙子·泽国纪·合天》:“是日月晦蚀,山川崩裂,天怒人怨,有灭亡之形而人不知也。” 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师徒丧败,财用耗屈,较之宝元;庆历之败,不及十一。然而天怒人怨,边兵背叛,京师骚然。”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四一回:“那知本府亦恨之入骨。一处处弄得天怒人怨,在他自己始终亦莫明其所以然。” 刘绍棠《蒲柳人家》二:“去年冬天,一个下大雪的日子,乡下哄传殷汝耕在通州坐了龙庭,另立国号,天怒人怨,大地穿白挂孝。” 《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振臂,举州同声。” 宋·周密《齐东野语·景定彗星》:“群臣附下罔上,虚美溢誉,人怨天怒,不至于彗星不止也。” 清·东鲁狂生《醉醒石》一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杀人身破人家,悍然不顾。只怕人怨天怒,恐亦有所不免也。” 宋·赵鹏飞《春秋经筌·庄公》:“庄公不孝,天怒民怨,四邻叛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九四回:“三纲绝尽,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甚者。” 明·周玺《论欺罔疏》:“今民怨天怒,火逼禁山,我祖宗在天之灵岂能安耶。”【注意】含贬义。——来自《商务馆小学生成语词典》 近义词 义愤填膺怨声载道 反义词 歌功颂德拍手称快 针对罗德的批评者说,这样的言论会帮助神权政治家利用天怒人怨的说法再度威胁全人类。 Such talk would open the way for theocrats to terrorise humanity anew with divine wrath, his critics said. ec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