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义 |
多行不义必自毙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a wicked person is sure to bring destruction to himself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繁体多行不義必自斃近义作茧自缚;作法自毙;自食其果“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 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解释: 毙:仆倒。坏事干得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五:“我不太相信报应,但天下事每每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又似乎很有因果关系了。” 王小鹰《丹青引》三五:“你骗术再高明,也是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的,有句古话你要记住,多行不义必自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