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国耳忘家 guó ěr wàng jiā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见国而忘家。繁体國耳忘家近义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人爱国;中性词。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解释: 耳:语气词,表示提顿。为了国家,忘记了自己的家庭。《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明·张四维《王太夫人墓志铭》:“时燕婉进规,益友莫及,最后公首总机衡,夙夜忧劳天下,国耳忘家,夫人之助居多。” 清·卢文弨《浙江督粮道一斋金公家传》:“夫公耳忘私,国耳忘家,无所畏避,不为迎合者,能有几人?” 宋·晁补之《上吕相公书》:“主尔忘身,国尔忘家。”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公作宦虽久,无一立锥地,国尔忘家也。” 宋·李曾伯《代除蜀总谢丞相》:“可谓啄菢之恩,若为衔结之报,某敢不恪怀清白,勉答高明,固当以国而忘家。” 钱锺书《围城》六:“那位亲戚国而忘家,没来过第二封信;那位朋友外难顾内,一封信也没回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