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唇干舌燥 chún gān shé zào 基本详细解释 见“唇干口焦”。唇乾舌燥解释: 嘴唇和舌头都干燥了。指内热引起的病态。金·张从正《儒门事亲》卷六:“宛丘营军校三人,皆病痿,积年不瘥,腰已下肿痛不举,遍身疮赤,两目昏暗,唇干舌燥。” 明·朱橚《普济方·婴孩心腹痛等疾门·渴疾》:“大渴起于吐泻之后,脾胃因虚而生邪热,脾受邪热,涎液内涸,唇干舌燥,故成大渴也。”解释: 也形容费尽口舌。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八:“孔明也就把当时编就的‘李闯犯神京’的故事,说了一回。又把半日天的戏本,唱了一出。弄得两个唇干舌燥,又磕了许多头,方才释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