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包羞忍耻 bāo xiū rěn chǐ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忍受耻辱﹐表示气量大。容忍羞愧、耻辱。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唐.杜牧〈题乌江亭〉诗》 在家中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耻。明.汪廷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狮吼记.第一○出》繁体包羞忍恥近义包羞忍辱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指人气量大;中性词。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解释: 包:包藏。忍:容忍。忍受羞辱。唐·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一:“臣顾惜禄位,为妻子计,包羞忍耻,尚居方镇,此臣不如镇远矣。” 清·李渔《十二楼·奉先楼》一回:“我若包羞忍耻,抚得孤子成人,等你千里寻来,到骨肉团圆的时节,我两人相对,何以为颜?” 宋·曹勋《与刘豫书》:“公诗书贵胄,冠冕伟人,乃降词气,屈体北俗,有见忍耻包羞,欲成佳传,此公之明也。”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梁武帝》:“谢朏不出而见绝于当世,则闺门之内相迫以不容,朏于此亦无可如何,而忍耻包羞,不惮以老牛为牺,而全其舐犊之恩也,是可悲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