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剖腹藏珠 pōu fù cáng zhū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put the trivial above the important近义本末倒置就失了手也有限的,怎么忽然又变出这“剖腹藏珠”和脾气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西域有一个商人,偶然间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这颗珍珠很值钱,商人一直很担心别人会来偷他的珍珠,所以,想尽办法要把它藏在一个比较隐密的地方。不过,尽管他换了多少地方,他都觉得不够安全。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一个自以为最好的办法,他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珍珠藏在肚子里。当然商人最后就死了。” 唐太宗讲完故事后,就问大臣们说:“你们说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大臣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唐太宗接着说:“商人的行为的确很荒谬,但是,有的人为了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为了追求享乐就断送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就和那个商人一样笨吗?”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为物伤身,轻重颠倒;含贬义。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解释: 剖开肚皮藏起珍珠。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西胡爱珠》:“太宗谓侍臣曰:‘朕闻西胡爱珠,若得好珠,劈身藏之。’侍臣咸曰:‘贪财损己,实为可笑。’太宗曰:‘勿惟笑彼,今官人贪财,不顾性命,身死之后,子孙被辱,何异西胡之爱珠耶!’” 明·戴君恩《剩言·内篇六》:“使仁必在杀身,义必在舍生,斯与剖腹藏珠者何异?” 清·东鲁狂生《醉醒石》九回:“但担着这没结果,没名目,去图名图利,还道贪几时的快活,也不免是个剖腹藏珠。”解释: 也比喻深藏不露,秘不示人。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