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仰不愧天 yǎng bù kuì tiān 常用成语 基本辨析辨析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近义反义 self-examination reveals a clear conscience近义问心无愧;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反义问心有愧;伤天害理正音“不”,不能读作“bù”。 辨形“愧”,不能写作“槐”。正音“不”,不能读作“bù”。 辨形“愧”,不能写作“槐”。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唐·韩愈《昌黎集·卷十八·与孟尚书书》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为人公正;中性词。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解释: 面对上天而不感到惭愧。指为人处世正派,问心无愧。《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宋·卫湜《礼记集说》卷一一四:“内尽于己,外顺于道,则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心安体胖,是贤者之所谓福也。” 王火《战争和人》一卷二:“只要苦心经营,即使离开宦途,归隐湖滨,也早有了经济基础,不愁无处落脚,更不愁寄人篱下,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了。”近义词 问心无愧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反义词 伤天害理问心有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