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以私废公 yǐ sī fèi gōng 一般成语 基本例句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allow private feelings to outweigh public duty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繁体以私廢公近义以私害公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5回:“虽则不可以私废公,然而我与太师有师生之谊,你我乃年家弟兄,有通家之好。”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中性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晃回顾众将,厉声大叫曰:‘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公惊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解释: 因为私情或私利而废弃公事或公德。《三国志·魏书·李通传》:“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长赵俨收治,致之大辟。是时杀生之柄,决于牧守,通妻子号泣以请其命,通曰:‘方与曹公戮力,义不以私废公。’嘉俨执宪不阿,与为亲交。”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三二回:“昭已立为世子,天下莫不知之。夫戍卫,私恩也,立世子,公义也。以私废公,寡人不为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四回:“老身所虑者,玉佳见理未精,临事而眩,因老身之故,以私废公,徇小遗大,不能明目张胆尽所欲言,上愧祖父之家声,下负嫠母之期望耳。” 谈歌《华容道事件的真相》:“华容道事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关大人以私废公,放走了曹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