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不辨菽麦 bù biàn shū mài 常用成语 基本辨析辨析谜语歇后语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近义反义 be ignorant of the fact繁体不辨菽麥近义愚昧无知;目不识丁;五谷不分反义博学多才;学富五车正音“菽”,不能读作“jiāo”。 辨形“菽”,不能写作“叔”。正音“菽”,不能读作“jiāo”。 辨形“菽”,不能写作“叔”。谜语麦子当韭菜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郭沫若《银杏》公元573年周历正月初五,晋国的栾书;中行偃派程滑杀死了晋厉公,葬在翼地的东门外边。随后,士鲂等人在京师迎按年仅14岁的周子为国君。当时,晋国的一些贵族为了自己把持朝政,很愿意事奉这位14岁的小国君,并且夸周子如何能干,如何聪明。周子有个哥哥,本应立为国君,但晋贵族们说:周子的哥哥是个白痴,连什么是豆子,什么是麦子都分不清,不能立为国君。 别看这位周子才14岁,还真有些小才能。一即位,他就对大夫们说:“我开始的愿望并没有到这个地步,现在虽然到了,这全是上天的意志。人们要求有国君,是为了让他发布命令。立了以后不听他的号令,那立他干什么?你们几位用得着我才立我为君,恭敬而听从国君,这是神灵所保佑的。”大夫们听了,回答说:“这正是下臣们的愿望,岂敢不唯命是听!”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解释: 辨:辨别。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缺乏实际知识。《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晋·葛洪《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暗于别物,不分朱紫,不辨菽麦。” 宋·吕本中《客居书怀奉寄介然若谷才仲兼简信民》诗:“出言辄周孔,而不辨菽麦。” 明·祝允明《与都穆论却饭书》:“夫饭不可却也,今天下有至愚不辨菽麦者,然未尝却饭也。” 王西林《虚构失真,不辨菽麦》:“最近,读了新发表的一些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颇为欣赏,确有佳作。但也有个别作品的个别情节,虚构失真,不辨菽麦,与历史生活面貌大相径庭。”近义词 五谷不分目不识丁愚昧无知 反义词 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