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英文单词或汉字:

 

词汇 一国三公
释义 一国三公 yī guó sān gōng 常用成语
基本例句成语故事语法情感出处详细解释
too many leader in a country or organization繁体一國三公近义政出多门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附近的一些小国,成为一个大国。有一年,晋献公在战争中夺得美女骊姬,带回去立为夫人。不久,骊姬生了个儿子,取名奚齐。
骊姬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她既年轻美貌,又善于献媚,晋献公对她宠爱无比,竞想废去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这本是骊姬的心愿,但她顾忌群臣不服。又故作姿态,劝献公不要再行废立。这样,献公更宠爱她了。
骊姬还有一个顾忌。那就是太子申生与他两个异母兄长重耳;夷吾关系亲密。于是,她暗中和献公的宠臣梁王;东关王等密谋,离间这三位公子,最后再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经过多次商议,他们决定先设法使三公子离开献公身边,疏远他们父子间的感情。梁王和东关王向献公进言说,让太子去坐镇先君宗庙所在地的曲沃,而让重耳;夷吾两位公子分别去坐镇边疆要地蒲和屈。这样,国君居中指挥,三公子分守重镇,国上万元一失。
经不起两人如簧之舌的巧辩,献公终于同意这样做。由于蒲地和屈地一片荒野,使命士芬(w负责营造蒲;屈两城。士芬揣测到,这必定是骊姬为了使奚齐被立为太子而施出的一条计谋,所以故意胡乱营造,草草完工。公子夷吾对此不理解,向献公告了一状,说他办事不力。献公把士芬召来,问他为什么修得马马虎虎,士芬回答说:“我听说没有悲哀的原因而悲哀,悲哀必定会到来;没有战争而筑城,城必定会被敌人利用。现在我奉命为两位公子修城,若是不修筑得坚固,要承担对公子不敬的罪名;而若是修筑得坚固,则为敌人提供了阵地,要承担对君主不忠的罪名。如果我失去了忠和敬,还怎么能为大王作事呢?”说到这里,士芬又引了《诗经》中的一首诗:”怀德惟宁,宗子惟城。”意思是用贤德来安定国家,子孙后代才会像城那样坚固。最后他说:“我以为三年之后,那里将打仗呢。”
回到家里,士芬又作了一首诗。诗的意思是这样的:“穿狐皮衣服的贵人多得像龙的茸毛一样,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我应该听从谁的呢?”士芬的预言没有错。后来,献公听信骊姬的坏话,逼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被诬为太子的同党,献公发兵攻打蒲地和屈地。两位公子被迫逃亡国外。骊姬阴谋得逞,奚齐做了晋国的太子。不过,骊姬的好日子也不长。献公死后,继位的奚齐被大臣里克杀掉,骊姬不久也被逼得投河自杀,从此晋国大乱。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终于回国继位。这就是春秋时著名的晋文公。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政出多门;含贬义。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解释: 公:指国君。一个诸侯国有三个国君。泛指权力不集中,政令不统一。《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将作矣。”
《朱子语类·易四》:“而今又别祀太乙,一国三公尚不可,况天有十帝乎?”
明·史鉴《吴江水利议》:“自迩年以来,添设塘长,又立耆老;复革去塘长,而立啚长……纷纷多制,一国三公,十羊九牧,民无定志,莫知所从。”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七四回:“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随便看

 

英汉汉英双解词典包含9999994条英汉翻译词条,涵盖了常用英语单词及词组短语的翻译及用法,是英语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tbdmj.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9:22:35